92年我在文山社大上了第一次的油畫,沒有素描基礎的我,只憑著對畫畫

的喜愛就報名了.還有想嚐試對油畫的好奇.

  沒想到這一上就上了兩年,直到洪老師後來轉了以畫陶盤畫為主,沒時間

再兼顧才停了.

"不要怕,大膽畫下去,又不是要打分數",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鼓勵的

話,不要猶豫,去畫就對了.因為這句話給我很大的信心.

  後來有一次社大辦成果展,要每位同學選一張滿意的畫作裱框參展.我也

只能挑這張靜物了.那是後來畫著畫著,在用色調色上比較有些心得.不是

很好,這是我第一張裱框的畫作,一旦裱框,就像新嫁娘披嫁衣,不能再重來了.

  加了框就像給畫穿了衣服,加了分. 玻璃反光,拍的效果不好.

靜物畫作

 這張畫我給它掛在二樓起居室牆壁上,看著也有一種成就感,雖然不好還

是自己的作品啊! 我也只能畫這樣了,不能再好了.

 要指出這張畫的缺點很多,酒瓶像在半空中,青椒畫不成,乾脆變苦瓜,橘子

的色調不自然....

那是我改了又改,畫到顏色變髒了不想再改了.油畫的好玩處在於可以玩色

彩,互相調色,變成你想要的顏色. 只有秉著老師說的"要畫不像還不容易啊

"來安慰自己了.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畫裡的不锈鋼壺.它讓我想起小學五年級時

家裡也有一個這樣的壺

那時從台北搬到新莊,新莊那時還是有稻田的的鄉下地方.

 父親教母親用這個壺煮咖啡. 在那年代煮咖啡是一件新潮時髦的玩意.父親

買老人牌罐裝的咖啡,用調羹挖幾瓢在壺裡用一只小電爐煮開,然後用過濾網倒在

白磁的咖啡杯裡,加方糖加牛奶.

喝咖啡在那時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也是父親的一個

生活品味吧.

  當咖啡在壺裡煮的時候,滿屋瀰漫著咖啡的香味.至今那情景彷彿還在...

母親用那個不锈鋼壺,不知煮了多少次的咖啡,每一次都聞著咖啡香...

 而今父親早已於85年走了,母親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這些往事和那只不锈鋼壺

卻永遠留在腦海裡了.

 

這是原畫的色彩,但有一處閃光.  每一靜物我都一再塗抹修改顏色.

老師說,油畫不能只有單一顏色,要不斷的調.

我一直喜歡這樣的色調,有溫暖的感覺.

靜物畫作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